首页 > 新闻资讯 > 特别报道
西藏工艺品介绍
2007-04-08   发表:

1、面具

    面具脸谱西藏的雕塑工艺中,还有一个非常特殊,而且在民间广泛沿用的美术工艺品--面具。藏语中称“巴”主要用于各种民间表演活动,一般分为“跳神面具”、“悬挂面具”和“藏戏面具”三种,各个寺庙逢重大节日都要举行跳神仪式,所用面具有鬼怪、护法神、仙人、动物图腾等。悬挂面具则主要是各种神的具象,如护法神、吉祥天女、马头明王等,它与人们日常生活、劳动、娱乐有着直接的关系,遍及西藏各地。

    据藏汉史书记载,早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公元779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执政时期,吐蕃在制定文字和法律后,举行盛大庆典仪式时,就表演了戴上假面具,装扮狮、虎、牛、豹、等的舞蹈。这说明“面具”已在吐番形成。西藏的跳神面具、戏剧面具都倾向表现和象征的艺术风格,造型粗放夸张,伴着铿锵的鼓乐声和和强邮舞姿欣赏,其雄健的威慑力咄咄逼人。不同地域的面具艺术风格差异明显,卫藏地区的面具较为斯文严守法度。西藏东部康区的面具泼辣怪异、惊世骇俗。属于软雕塑的大宗面具,全为俗民形象,艺人以简明的手法摄取凡人情态,塑造了一张张活龙活现的面孔。

    2、玛尼堆(石)

    玛尼堆是一堆不动的经文。藏胞将经文的一段或六字真言,或佛像刻在石头上,放在路旁,日积月累而成堆,其中以刻有六字真言的石头最多,故称为玛尼堆。

    玛尼堆原为藏族群众于交通要道或山口设置的作为计算路程的标志,以石块堆积的标志,以石块堆积而成。藏传佛教兴起后,其信徒把刻有六字真言的石块或压有各种佛像的泥模置于其上,再插上经幡,遂成为过往行人巡礼的玛尼堆。

    玛尼堆是构成西藏高原宗教氛围的重要环节.玛尼堆也称"十万经石"堆,是人为的神圣所在。人们周而复始地围绕它旋转,成为民间简易的礼佛朝拜场所。玛尼石上雕刻着或佛像.这些是应死者亲属要求为超度死者亡灵而刻的.每当有阵风吹过,就等于替死者念了一遍度亡经。

    3、转经筒

    亦称嘛呢转经轮,藏传佛教信徒人人持有,不停地摇转。

    转动一日经轮可以圆满一亿心咒的功德,这是诸佛善逝亲口宣说的教言。口中诵咒,手转经轮,心里观想咒轮,如此能够三者不离经常修持,来世可以获得殊胜窍诀的解脱法。

    4、鼻烟壶

    很久以来,西藏人就有着吸鼻烟的习俗。随着这一习俗的流传,鼻烟的容器,演绎了一个独特的民族器物文化的历史。鼻烟壶以艺术和实用功能完美的结合,不仅折射出藏民族的聪敏和智慧,更是显示了独具匠心的创造力。鼻烟壶因此也被热爱生活的高原人赋予了生机和灵气.

    鼻烟壶也可称为“许愿壶”,将心愿放入壶中,每日挂于胸前,诚心祷告,你的心愿将会得到完美实现。

    5、佛像

    显宗佛像的形态一般为慈悲、和善之姿。

    密宗佛像大都显得威严、愤怒,有的三面六臂;有的手持各种兵器;有的系着人头璎珞,身后燃烧着火焰;有的拥抱着美丽而温柔的女神--女神一身赤裸,腰系璎珞,姿态柔丽舒展--这种真实的雄性,表现了浪漫的动人风采。

    一切佛像从其形体容貌来说,都是相同的。区别各个不同的佛像,主要是从其手的姿势来分辨的。

    例如释迦牟尼佛有说法像、降魔像、禅定像之不同:

    右手上举,以食指与大拇指做环形,其余三指微伸,是说法相;

    右手平伸五指,抚右膝上是降魔像;

    以右掌压左掌,仰置足上肚脐前,是禅定像;

    阿弥陀佛像是以右掌压左掌置足上,掌中置宝瓶;

    药师傅佛像是垂伸右手,掌向外,以食指与大拇指夹一药丸。

    ⑴、菩萨像

    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略称。“菩提”意为觉悟“萨埵”意为有情。在藏传佛教中,一般习惯对印度的弘扬佛法、建教立宗的大德法师都称为菩萨。如龙树菩萨、护法菩萨等。因为这些菩萨是印度佛教史上的具体人物,所以这些菩萨的画像应属于高僧像之类。这里所说的菩萨像是指佛经中有具体名号的,与释迦牟尼佛同时共弘教化的菩萨画像。

    绘在大昭寺的文殊菩萨、呈女身,慈眉善目,宁静端庄,分执莲花和宝剑;绘在夏鲁寺的文殊菩萨,则腰身略屈,极富青春活力,欲言又止的表情好象在说:只有智慧宝剑方能启开通往知识天堂的大门。

    有的观世音菩萨是遵照正规仪容所绘的一面二臂、或坐或立、相貌端严的形象;有的观世音菩萨是遵照密宗仪轨所绘的一面二臂、或多面多臂、手持种种法物的形象;

    ⑵、护法神像:

    根据藏传佛教密宗的理论,佛和菩萨各个都有两种身,一是正XX身,即是佛、菩萨由所修的行愿所得的真实报身;二是教令轮身,即是佛、菩萨由于大悲而示现的威猛之相。护法神像一般都是多面多臂,手持各种法物的忿怒相。再加上西藏原始本教的不少神灵,民间传说的各种妖魔,外域异族的一些精怪,似乎都为佛祖所征服,统统被用来当成护法神,真可谓五花八门,繁杂纷乱。

    ⑶、罗汉像:

    罗汉是梵语“阿罗汉”的略称。含有三义,一不生,二杀贼,三应供。。

    ⑷、神佛姿势:

    金刚跏跌(跏跌,佛书译法,即盘腿坐姿——译者注)——这种姿势是脚底身上盘腿而坐。

    莲花跏跌——这种姿势是将右脚隐入身体之下,并将左脚靠在右小腿上,呈莲花生状。莲花跏跌比金刚跏跌盘得略松,但必须使双膝平靠在地上。

    萨土垂跏跌(“萨土垂”的意思是“思想”心思——译者)——这种姿势是将左脚步隐入身下,并将右脚靠在左大腿上。

    勇士坐姿——这种姿势是将左腿盘起,但右膝上屈靠近身体。

    勇士女坐姿——这种姿势与勇士坐姿相似,不同的是要将右脚拇指球(突出部分)放在左大腿上。

    善相坐姿——这种姿势身体呈平常人常有的那种坐相,两腿略分开。

    右向位——这种姿势是左腿盘起,并将右腿轻轻屈起,使右小腿的内侧靠上左脚为止。

    左向位——这种姿势将右向位的顺序颠倒即成。

    善逝姿势——这种姿势是将双腿屈起,两脚脚底面相贴合,双膝接地。

    聚踵姿势——这种姿势是将两脚后跟相并接,两脚趾各指向左右一方,双膝叉开并向外屈起。

    并腿站姿——这种姿势是站立姿势。站立时将两脚后跟和双膝并拢,神情专注。

    王者坐姿——这种姿势是坐姿。双腿自然放松,并轻松地靠在一起。

    6、唐卡

    ⑴、什么是唐卡

    唐卡中最常见的是宗教画——佛像,一般中心位置是描绘主要人物,从画面上角开始,围绕着中心人物,按顺时针方向与中心人物有关的人物,活动场所或故事布满一周。每轴唐卡画一般描绘了一个较完整的故事。画面的景物随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变化,不受历史、时间、空间的限制。画面人物不受远近透视关系的影响,安排得生动活泼,把整个画面统一在大的基调上,使构图很完整。

    “唐卡”是藏语。“唐”的含意与空间有关,表示广袤无边。 “卡”有点像魔术,指的是空白被填补。唐卡是藏语音译,意为卷轴佛像。giftbbs.net

    ⑵、唐卡的分类

    唐卡分两大类——果唐和智唐。

    ① 果唐意为丝绸唐卡。

    此类唐卡略分为四种:

    a丝绸手工刺绣而成的唐卡;

    b丝绸织唐卡,通过木制机具和机械以丝绸为材料织成的丝织唐卡;

    c贴花唐卡,用各种色布剪接成形贴在画布上有的还嵌饰珍宝而成的唐卡;

    d版印唐卡,木版、铜版、铁版印在丝绸上称果唐版印唐卡。

    ②智唐,意为绘制唐卡。

    这类唐卡亦分为四种:

    a用黄金为主绘制佛身或背景的称金唐;

    b用朱红赭石等颜料为主色绘成的叫朱红唐;

    c以黑色为主调画的称黑唐;

    d用木版、铜版、铁版印制在布上的称智唐版印唐卡。

    果唐印制在丝绸上,智唐印制在布上,这是两大类印制的区别。

    此外,还有不能随便挂出示人的属果唐中的果固,按墙壁大小绘制在墙上的属智唐中的坚唐。

    ⑷、唐卡珍贵的原因

    唐卡是藏传佛教文化的瑰宝,它的艺术魁力震撼着人类,除了它独具的艺术天赋而外,藏传佛教中的各大宗派的祖师都赋予唐卡活生生的生命,并亲自制作,同传法一样,非常神圣地把唐卡及其绘画艺术代代相传,世世承袭。接受承传的人,很少有人把唐卡视为是艺术品,而是承传人都把唐卡视为是有生命力的佛、是师尊、是三宝,是活生生的上师本尊!

    这便是多少年来,唐卡被人们视为珍宝的根本原因。

    ⑸、唐卡的内容

    唐卡的内容很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① 佛、菩萨类;

    ② 佛传或佛本生故事;

    ③ 密宗本尊各神;

    ④ 观音度母类;

    ⑤ 护法神、明王类;

    ⑥ 上师高僧、大成就者类;

    ⑦ 藏族历史及历史人物类;

    ⑧ 坛城佛塔类;

    ⑨ 还有其它如宇宙日月天体运行图、香巴拉图、须弥山图、生死轮回图等。

    ⑹、唐卡的绘制材料

    藏族是全民信教的民族,藏族人为了绘制一幅唐卡供奉,可以倾其所有,因而唐卡绘制材料也十分讲究。绘制唐卡的颜料为矿物、植物颜料和纯金纯银加工制成。更有甚者用各类珠宝研磨绘制。用这些颜料绘制的唐卡经历几百上千年后,画面仍金壁辉煌,灿烂如新。特别是前金的应用可以说是唐卡的绝技,金经过磨制加工后使用,除可以用金描出各种丰富的线条、图案纹样外,金本身的成色可以分十多种色相,可以用宝石在涂金的画面上磨出很多种层次。这些技法在其它画种中是看不到的。所以我们在瞻仰时见到的唐卡经千年的烟熏火燎。画面模糊,但用金绘出来的部分仍是闪闪夺目,原因也在于此。

    7、藏刀

    ⑴、藏刀的分类

    大致可分为四个板块:前后藏地区、贡布地区、安多地区和康区。

    ① 人们常说的拉孜和南木林藏刀是前后藏地区藏刀的代表。拉孜和南木林都地处西藏日喀则境内的西南部、雅鲁藏布江上游,高海拔、多矿藏,这里的匠人打制的藏刀注重刀刃的钢火,讲究刀的实用性,从鞘到柄几乎全部使用金属,以银和铁居多。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在刀的打制程序上,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定式,如在淬火时,利用西藏特有的酥油、羚羊血和藏青果等,经反复锻打而成。因而,西藏拉孜和南木林藏刀在全藏有“锋利”的美名。刀的鞘、把一般不镶珠宝,要么是铁,要么是银,有的也会在上面缕刻一些吉祥图案。

    ② 地处藏东的林芝地区一带,也叫贡布地区,居住着藏族、门巴族和洛巴族,这里山高林密,野兽出没其间,靠山吃山,人们伐薪狩猎是家常便饭。所以人们使用的刀具以宽、长为多。刀鞘多为木质,外面用兽皮包裹,一般是用野兽腿骨上的皮,有些还带有爪子。外在装饰主要是附在兽皮上的毛色和趾爪。其用途除了捕猎格斗,更是人们在密林中劈荆斩棘的利器。

    ③ 安多地区主要以放牧为主,牧民的刀主要用于宰杀和吃肉,有严格的男用女用之分,男式刀长度在一尺以上,女式刀在一乍左右,刀鞘的底部和刀柄的末端上翘,呈船形。安多人喜欢珠宝,头饰、胸饰、腰饰无不光灿耀人,这些饰物同样被用在刀上,刀鞘和刀把锚金错银,镶嵌着珊珊和绿松石,像精美的艺术品。

    ④ 康区人性格粗矿豪放,刀对于他们来说,主要是战斗的武器,他们爱刀胜过爱

    牛羊,一把好刀就是一笔财富,其形象也会因之而高大起来。正因为如此,他们

    不仅对刀本身有较高的要求,对其作为衬托武士气概的刀的外在形制也有特殊的

    喜好。刀鞘材料一般使用黄、白铜或纯银,镶珠嵌宝,正面雕龙画风,背面线刻

    卷草,佩在身上,起到了美观和威慑的双重作用。

    ⑵、藏刀的制作材料

    藏刀的主要加工材料有银、铜(白铜、黄铜、紫铜)、铁、鲨鱼、牛角、玛瑙、硬杂木等。

    ⑶、藏刀的加工工艺

    过程有冶炼熔化、模具翻铸、敲抠大形、刻花镶嵌、焊接组合、加固、锉磨整形、精雕细刻及镁洗抛光等工序。

    ⑷、藏刀的工艺特点

    藏刀的装饰内容有龙凤、卷草纹、几何回旋纹等块面点缀的二方连续,独立的立体造型小装饰有佛八宝中的宝瓶、荷花、XX等。表现形式有浮雕、镂空及掐纹镶嵌。一般刀柄镶着鲨鱼皮或黑色牛角,便于握拿,不易滑脱。除表面起伏层次和图案变化外,在刀具整体外形以等距或对称地点缀着镶有朱红粉绿等色的珊瑚、玛瑙等。藏刀有长短不同规格、多种造型。从整体外形看,头柄首尾有平形、头部锥形、两头凸形、圆形等。玉树女式藏刀很有特点,整个刀身从侧面看略呈弯形,首尾两侧是对称平弯的菱形,正面镶有等距对称宝石,刀片也略呈弯形,与刀鞘相吻合,工艺装饰味极浓。说到这,就不能不说一说玉树藏刀。玉树藏家民间工艺打制的藏刀,式样独特,装饰别具一格,颇富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故被人们称为"玉树藏刀"。玉树藏刀的特点,在于它那华丽的外观镶饰。人们常见的西宁刀、康巴刀和保安刀,或作从里面打出浮雕的"起錾"打法,对镀金的刀体铁皮加以装饰,或用金属丝、鲨鱼皮和宝石作局部点缀。而玉树刀无论男刀女刀,皆用丰富的材料通体交叉彩饰。男刀外观造型笔直。柄尾多为朵云形。鞘首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而且宽出鞘体数毫米,看去就象一个小小的盾牌。其外部镶饰材料主要有金属叶片、金属丝、鲨鱼皮、宝珠等。在工艺技法的运用上,金属叶片有镂空二方连续图案,浮雕适合图案,以及用不同色泽的叶片拚制图案等。金属丝多用于叠压或拚凑纹样。宝石则直接嵌入高高的金属基座上。纹样表现题材有龙、凤、花草、XX、宝瓶和几何形图案等。在纹样及其它饰物的布局上,刀鞘主纹龙凤纹及鲨鱼皮常以大块面表现,余则作局部点缀。男刀多在柄尾金属饰物中部嵌一颗珊瑚珠,看起来异常醒目。同是,藏家艺人利用白银、紫铜、黄铜三种不同色泽的金属材料交叉镶饰,相互衬托,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装饰效果。

    8、牛角梳

    ⑴、牛角梳的保健原理

    牛角是中医药材,凉血解毒,使用角梳不产生静电,使用牛角梳在头部进行按摩梳理,能够及时传感生物信息,使头部毛孔开通、经络畅达、疏通血管,促进大脑血液循环,保持大脑组织的正常供血供氧,从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经常使用牛角梳,既能止痒排毒、治疗脱发头痛又能舒筋通络、增强细胞免疫力,具有安神建脑、去屑护发保健之功效。

    ⑵、牦牛角梳的优点

    ① 含有较高的角质蛋白,营养丰富

    ② 耐用程度高

    ⑶、牛角梳的保养

    牛角是脆性的,忌摔,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护。

    注意:在梳过湿头发后,及时擦干,并放在干燥通风处。

    修复:如果有弯曲,您可以放火上烤一下,然后用适当重物压一段时间即可回复。

    ⑷、真假角梳的比较与鉴别

    真假最根本的区别是:

    真牛角梳是绝对不会起静电的,在受热状态下会有牛角的臭味,摸上去有手感,比塑料要重一些,而且一般会有血色和纹路;而假牛角梳则没有以上特征。

    至于角梳的质量优劣,主要从原材料,做工,厚度,光泽度以及加工精度区别。一般来说,质量低劣的牛角梳手感差,缺乏光泽,色泽暗淡,有裂纹,容易断齿。

    ⑸、牛角梳的使用

    每天早晚用牛角梳,由前向后,再由后向前轻轻触及头皮各梳刮数遍。要用力平均,长年用角梳梳头,可疏经通络,促进头部血液循环,防止头发营养不良而致长白发、黄发和脱发。

    ⑼、软玉(冰糖玉)

    ① 软玉的特征

    组成软玉的矿物为透闪石――阳起石,有时含有微量的透辉石、绿泥石、蛇纹石等。颜色均一,质地细腻如脂,具纤维交织结构,光泽柔和,坚韧,半透明,晶莹美丽。

    ② 软玉的种类

    由于颜色是软玉品质最重要的因素,宝石界基本上以颜色进行类划分。软玉一般划分为:白玉、青白玉、青玉、黄玉、墨玉、碧玉、糖玉等。

    a白玉: 颜色以白为主,质纯而细腻,透明度高;品质上以纯白色为最佳,尤其是透明度高、色纯、光泽滋润、质地均一细腻的“羊脂玉”更为软玉中的佳品,其余的有梨花白、象牙白、鱼肚白等品种。白玉为软玉中的优质品种。

    b青玉和青白玉: 呈青白-淡青色,颜色均一,质地较细,但有时见斑晶状(即晶体比周围玉地明显大)透闪石,也呈油脂-腊状光泽,质量较为白玉为低。

    d碧玉: 呈暗绿、深绿或墨绿色,颜色和机构的均一性不如其它软玉,常见斑晶或黑色团块、斑点。碧玉中以深绿色、质细色纯而无杂质者品质较高。碧玉常用于制作器皿等工艺品。国外所产软玉多属碧玉,故常以碧玉统称之。

    e黄玉: 呈浅黄-黄色,系地表水中的氧化铁渗入白玉中而成。品种有蜜蜡黄、黄花黄等,结构和光泽与白玉相似,其中以色纯而浓的品种为佳。

    f墨玉: 呈黑、灰黑色,颜色常不均一,系石墨等碳质微粒造成,工艺价值不高,但色纯质地均一者也有其独特的美。

    g冰糖玉: 因其颜色为铁褐色似红糖而得名,系褐铁矿渗入白玉中造成,故往往与白玉质过渡,其中以血红色的糖玉为佳。

    ③ 软玉的评价

    软玉的评价最重要的因素为颜色种类及颜色的均一性。在上述品种中,以白玉为上等原料,碧玉次之;黄玉质地变化较大,优质者不次于白玉,普通者则档次较低;糖玉、青玉和墨玉一般价值较低。

    其次是看软玉的质地和光泽。质地细腻均一者为佳品,称为无“性”;若玉质粗糙、结构杂乱,出现斑状、云团状、菊花状结构或有杂质则质次。光泽常与玉的质地和硬度紧密相关,玉质细而硬则光泽强。软玉的光泽常为油脂状或腊状,具柔和滋润的感觉。光泽如若发“呆”时,玉质就较次。工艺家们评价软玉的光泽时,是以玉抛光后的光洁度为准,两度高者为“硬亮”,低者称“胶亮”。当跑光面亮度高而均一时,玉的质量就高。

    软玉的透明度也是质量的重要因素。鉴定时以厚2mm的玉片的透光情况为准,一般软玉为半透明至不透明。行家将透明度高者称为“水头足”、“地子灵”和“灵坑”;透明度低者称“没水”、“地子死”和“闷坑”。优质的羊脂玉以其质细、色美和透明度高而成为软玉中的上品。

    再者,要观察软玉有无裂纹。多数软玉均或多或少有裂纹的存在,要视其对整块玉的影响程度来评价:裂纹有深浅大小之分,一些极细微的裂纹仅在显微镜下方能见到,对玉质影响不大;而明显的或在裂纹中充填有其它矿物、粘土、氧化铁等微粒的裂纹的存在,则大大地降低了软玉的价值。

    ④ 软玉的识别

    软玉的识别主要是了解其与翡翠及其它玉石、代替品的区别。

    首先是翡翠。它的硬度(6.5-7)比软玉高,因而用石英碎片(硬度7)可刻得动软玉而难以刻得动翡翠;此外,某些碧玉虽也为绿色,但不翠,鲜艳程度不高;翡翠的变斑晶交织结构与软玉的战状交织结构不同,也难见到质地极细腻和颜色均一的翡翠,但其透明度则高于软玉;翡翠抛光面多呈玻璃光泽,反光较强,软玉则呈油脂-腊状光泽,有凝重的感觉。

    ⑾、民族刺绣

    青海民间刺绣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人们用它来装饰和美化生活,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民间刺绣多以服饰和棉、毛、化纤等日用品为绣物,服饰方面有辫简、腰带、鞋袜、领口、头箍、围肚等;生活用品方面有枕顶、烟袋、钱包、针扎、荷包、刀鞘等;这些刺绣用品,大多是作为礼物和信物馈赠亲友和情人的。

    青海民间刺绣在手法上有堆绣、平绣、盘绣、拉绣、牵绣、网绣等;在纹样图案上有绳纹、云雷纹、水纹、卷草纹及团形球花图案、菱形、方形几何图案,还有各种边式图案。所描绘的形象有人物、日月、花草、虫鱼和飞寓走兽。

    ⑿、堆绣艺术

    堆绣是一种运用“剪”、“堆”技法塑造形象的特殊艺术。从技法上又分为“剪堆”和“刺绣”两种。热贡地区的堆绣主要以剪堆为主。堆绣制作时,艺人根据内容表达需要选好各种颜色的绸缎,剪成一定尺寸的人物、走兽、花鸟等形状,然后用彩色绸缎粘压在事先剪好的纸张模型上,然后按其颜色从浓到淡的顺序,依次沾堆,由于中间突起,故产生了较强的立体效果,犹如一幅丝质的彩色浮雕。堆绣的取材大都是佛经故事,多以人物为主,一般不表现大场面。它注重人物的造型和神态,讲究各色绸缎的搭配,粗犷中见细腻,主体突出,色彩鲜明,对比强烈。

    堆绣是刺绣艺术的创新,是刺绣与浮雕的结合。一幅堆绣可以说就是一幅丝质的彩色浮雕作品。

    ⒀、农民画

    农民画是青海重要的民间艺术之一,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远在人类早期,勤劳智慧的青海人民便开始了艺术创作。

    主要特点体现在:内容丰富,表现形式既统一又多样。表现手法既有自己的主流特征,又有多样的表现手法。青海农民画色彩多用原色间色,整幅画面色彩艳丽、饱和夺目。每幅画面都根据内容确定主色调,如红、黄、蓝、绿等,其它色则起陪衬、点缀作用。不少农民艺术家吸收国画、民间刺绣、木版年画、剪纸等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创造了别具风格的作品。有些农民画作者还把西方现代绘画和古代绘画中的一些有益行了大量探索,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⒁、藏香

    藏香是西藏民间日用中不可缺少的,人们用它朝佛、驱邪。凡是举行宗教活动时都用它。市场上供应的品种名目繁多,其中有种叫果乐聂阿香,它是藏医师们按照藏医书中记载的方法研制成功的,它主要采用价格昂贵的麝香、穿山甲、檀香、肉豆蔻、野丁香五种药品,渗进草果、沉香、芸香、黑香、白芸香、茯苓、冬青子、青蒿、青藏拢牛儿苗、唐古特青蓝、当归、菖蒲、肉桂、唐古特缬草、菌陈蒿、青木香、广木香、火漆、甘松共25种药品炮制成粉,调合为泥状,再加工成人们点的藏香,用它防治传染病、流行病等多种疾病,据说还可预防核武器的放射性毒素之污染。其用法是在凌晨将这种卫生香点燃,嗅十五钟为最佳,吸收后将会感到渗透肺腑,达支预期的效果。

    ⒂、藏传佛教法器

    ① 金刚撅

    金刚橛是密宗降魔镇妖的法器之一。原来也是兵器,后被密宗吸收为法器。有铜、银、木、象牙等各种材料制成的外形是一尖状刃头。有的手柄端是佛头,也有的是观音菩萨像 .金刚撅又叫四方橛或四橛,修法时在坛城的四角竖立,意为使道场内坚固如金刚,各种魔障不能前来为害。

    ② 金刚铃

    金刚铃的外形类似手铃,是修法时所用的法器,其柄端也有佛头、观音或五股金刚杆形。其意是惊觉诸尊、警悟有情的意思。在和金刚杆一起使用时,也有阴阳含义在版一般以金刚杆表阳性,以金刚铃表附比有阴阳和合的意思。

    ③ 白海螺

    这是法会时吹奏的一种乐器。按佛经说,释迦说法时声音响亮如同大海螺声一样响彻四方,所以用它来代表法音。

    ④ 铜喇叭

    大法号,藏语称为“然洞”,平时供置在平顶的大殿顶上。是法会前和寺院迎接最尊贵客人时吹奏的一种乐器。按佛经说,在作法会前和寺院迎接最尊贵客人时有驱魔散妖作用,放置家中有镇宅之用。

    。

    ⑤ 转经轮(转经桶)

    转经轮(转经桶)即XX。象征着佛法永不熄灭,像轮子一样旋转不停,寓意“XX常转”。保家护平安。

    ⑥佛音碗

    佛音碗为佛教必备的法器。顾名思义,转动佛音碗发出的声音即代表神佛的声音,有降魔驱妖之作用。

    ⑦ 狮子

    福椤孥为兽王,一般体现为狮子,比喻自在相。为佛教六灵捧座之一,为护法神物。

    ⑧ 金刚杵

    金刚杵梵语叫伐折罗,原来是古印度的兵器之一,后来被密宗吸收为法器。佛教密宗用其来代表坚固、锋利之智,可断烦恼,除恶魔。因此它是代表佛智的,有不性、空性、真如、智慧等等含义。金刚杵有独股的、三股的、五股的、九股的等多种,一般以五股的为多见。两个金刚杵垂直交叉,呈十字形,称为金刚交杵。即十字金刚杵。

    ⑨ 月刀和钩刀

    月刀也是古代的兵器斧,是“改造”后修法用的法器。本法器多为佛母用,是断贪、嗔、痴、慢、疑、恶见等六种根本烦恼的标志和象征。形为柄端是金刚杵形,下有斧状的刀身和刃口。

    钩刀也是密宗法器,外形和金刚杵类似,只不过另一端呈尖钩状,中部安有一长柄。其意义代表如来的吸引力或说是招摄,将修习者或魔障钩召到佛智上来。

    ⑩ 斧钺

    斧钺是把月刀和金刚撅交叉组合而成的法器,端部为佛头或金刚杵形。其意义是守护佛法,脱离轮回,割断烦恼等魔障。

    ⒃、羊皮画

    羊皮画是藏族文化中的一种。他们在一整块羊皮上勾画出藏族的各种文化,羊皮画的其他部分均是纯木头手工制作而成。手法细腻,做工精致。 羊代表诚恳和勇敢,象征吉祥如意。遇事能逢凶化吉,有避邪的作用。贵在天然,吸收天地之灵气,汲取日月之精华。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0条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