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月至6月,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贸易总额达1117.8亿美元,同比增长22.1%。尽管中阿经贸往来受到西亚北非地区局势的影响,但总体上依旧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
2011年,一场波及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西亚北非国家的社会动荡,为不断深化的中阿经贸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在此背景下,中阿经贸往来总体呈现出逆势增长的势头,2011年双边贸易总额达1959亿美元,同比增长34.7%。
今年以来,随着埃及、利比亚等国局势逐渐恢复稳定,上半年中国与利比亚贸易额同比增长近130%,达到48.3亿美元,远超去年全年水平,与埃及、突尼斯等国贸易额也稳步增长。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李绍先认为,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社会生活百废待兴,新任政府上台后面临着重振经济的巨大压力,他们迫切期待与中国加强合作,尤其是希望中国企业赴当地投资、参与社会重建。
埃及新任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上台后表示,期待加深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更多地借鉴中国发展经验。同时,埃及也希望中国在投资领域、油气开发领域、新能源利用、防沙治沙、振兴农业等方面给予埃及支持。
今年5月,突尼斯克服国内困难,成功举办中阿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突尼斯总理哈马迪·贾巴利在会议期间表示,突方期待中国在能源、农业、交通等领域有实力的企业赴突尼斯投资,并希望和中国尽快开通直航。此外,利比亚也迫切希望中国企业尽快重返利比亚,参与当地基础设施、住房和铁路建设。
今年上半年,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沙特、阿联酋、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巴林)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29.1%,达到777.2亿美元,占中阿贸易总额近七成。其中,中国与沙特贸易额达381.2亿美元,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沙特最大的贸易伙伴。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认为,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间的合作潜力巨大,中国和海合会国家作为世界上重要的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重要的机电产品出口国和进口国,双方可以建立长期持续、互利合作的机制。
“中国与海湾国家开展互利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应努力促进双边贸易结构深化,扩大实体领域投资,促进双边产业协调发展,同时大力推动双边金融领域合作。”张燕生说。
中国前驻沙特、巴林、伊拉克大使杨洪林认为,随着海湾地区政治和经济影响力不断上升,中国应巩固与海湾国家间关系,未来以能源和技术合作为主线,抓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契机,突出大国发展的经验和优势,努力开展各领域务实合作。
此外,叙利亚国内局势持续动荡,南北苏丹关系仍旧紧张,这些不稳定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阿经贸往来。今年上半年,中国与苏丹双边贸易额同比下降64.9%,与叙利亚贸易额也下降37.9%。
杨洪林认为,尽管部分阿拉伯国家的动荡局势仍在持续,但其在全球政治、经济、能源安全中的重要地位不会改变,对地区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也在逐渐凸显,这体现在西方国家对地区局势的高度关注以及地区大国对于政治影响的强烈渴求。
今年以来,中阿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第二届中阿中小企业论坛、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先后成功召开,第三届中阿经贸论坛也将于9月在宁夏举行,这些双边区域性经贸合作机制和平台为推动中阿经贸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未来中阿经贸合作,商务部西亚非洲司副司长曹甲昌认为,中国要结合阿拉伯国家发展的特点和需求,以务实稳健、互利共赢为基本原则,开展更多领域的经贸合作,促进双边经贸关系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