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宋代文化资源,也拥有羞于提起、与历史声名极不相称的经济发展水平。现在,开封决定来一场豪赌。(8月12日《中国经营报》)
不管是七朝古都,还是十三朝古都,“汴京”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或者在拥有中国历史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宋代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经济发展水平却是与历史名声背道而驰实在是极不相称,也或许真的是说不过去的事情,这便让开封市的政府领导们面上无光。可是,面子归面子,一个财政收入全年只有五十亿元的小城市,夸下了海口之后将用什么来兑现千亿元的巨额资金,更何况,四年的时间、千亿元的资金、十几万原住民的搬迁,这样的劳师动众,这样的大手笔、大气魄,难道只是为了没有几斤几两重的面子吗?这实在让笔者觉得匪夷所思。
这样一场大手笔的投资,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在用民生来做豪赌,千亿元的巨资显然是开封市二十年的全部财政收入,而且必须是这二十年里,包括市长在内的所有公务员们,教育、医疗、交通、文化等等所有的公共事业单位全部停止开销,即使是这样的“节省”也是会透支掉未来的二十年。这样一场看不见未来的投入,能够得到什么样的产出和回报?能做好吗?有把握吗?有根据吗?显然这些是没有科学的论证的,没有令人信服的模型和数据的,只为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样一句不切实际的话吗?这场豪赌输不起,这里面压着几代子孙的未来,输了就是“罪在当代,害在千秋”啊!
诚然,开封市当地政府为了能够重振千百年来的经济盛况,为了更进一步的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这都是没有错的,但是,汴京的历史早已经过去,既然已经成为了历史,为什么还要去“复制”,历史不过是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杆标旗,为的是鼓舞人心积极向上,不是为了“复制”一部穿越剧,国家和民众没有那么多的资本让政府挥霍。国家虽然一直在强调对于古建筑加强保护,珍视古典人文气息,但是这并不就意味着当代人要无条件无原则的去“复制”。就算真的用巨资打造了如同汴京一样的繁华盛景,那么在现今人宁愿花大价钱去收藏在正品,也不愿意花小钱上赝品当的心理,这一“复制”出来的盛情又能维持多久呢?更何况依葫芦画瓢,不过是“复制”了一个空壳而已,一座城市如不是真正的注重其现在和将来的发展,只是一味的去挖掘老祖宗留下的一点点财富的利益,那么这样的城市显然是不会有盛景出现的。
政府一意孤行的为了经济发展而重造汴京的辉煌,口口声声说是为了民众的利益,为了城市的经济发展,难道不是为了自身的政绩和名声吗?一座有着七朝古都历史的城市,让十几万百姓们搬离故土,如此大规模的搬迁,如何能够让百姓们有幸福的归属感?举城千亿元的债务,留下的不会是政府不堪的负担,而是百姓们水生火热的生活不可承受之重。千亿元的债务,二十年的还款期,这些债务最终是会转化成无止尽的征税和收费,只会向百姓们伸手的政府,能够将这座城市建设成什么样子?开封本是一座文化发展重于经济发展的城市,文化旅游一直都是旅游经济发展的王牌,违背了文化工程的发展,显然是对宋文化的不尊重,更是一种伤害。
投资——借贷——投资,这一直都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鉴于现今我国发展的基本国情,笔者觉得,相关部门应该立法禁止地方政府借贷,一方面应该严厉的问责政府的机制,让地方政府告别借债投资的牢笼,告别“官商一体化”;另一方面,应该重制相关升迁机制,告别政绩多少升迁多高的基准,重新划分中央与地方上的事权与财权,对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更应该严格要求透明化、公开化。不然,一个不能保障民众基本利益的机制,只能是官商的狂欢夜,百姓的苦难日,这样的烂尾工程只能是一场贻笑大方的闹剧!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