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场景在杞县是“标配”。
走向海外市场的“豫字号”农产品团队正日渐壮大:去年全省食品农产品出口额首次突破150亿元,再创新高,今年1~5月,出口货值同比增长20.1%。
河南是地处内陆的农业大省,随着“外卖”的农产品不断增多,在国际市场高门槛倒逼压力下,我省农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加快了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步伐。
内外销价差2.5倍
7月2日,在杞县潘安食品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忙碌地操作机器,正在按蒜头直径分类筛选,产品质量达标后这些大蒜将开启漂洋过海的新旅程。
“公司每年出口大蒜约2万吨,主要销往印度尼西亚。”公司负责人潘亚峰告诉记者。像这样有大蒜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杞县如今已发展到56家,潘安食品有限公司是首屈一指的龙头企业。
记者从杞县农产办了解到,目前杞县正大力实施“大蒜富县”战略,今年收获的大蒜面积达50多万亩,产量约70万吨。近年来杞县大蒜不仅紧盯国内市场,在海外市场也不断发力,每年直接、间接出口大蒜及制品25万吨,产品远销中东、欧盟、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国内大蒜市场一路走高,目前市场价格一斤在4元左右。潘亚峰对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国内大蒜价格高企,出口成本大幅提升,但海外市场仍有盈利空间。在大蒜价格正常年份,出口则获利更丰。
郑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供的数据,目前其辖区内有大蒜出口企业20多家,今年1~5月共出口大蒜及其制品15794吨,货值2700多万美元。
目前我省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食用菌、水果、蔬菜几大类。按照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测算,当前我省出口食品农产品价格是国内市场价格平均约2.5倍,种植粮食作物、内销经济作物、出口经济作物收益比约为1∶5.1∶12.5。
农业也要高大上
除了做好原蒜出口,潘安食品公司正在加大高端蒜制品的开发力度。在其新建的黑蒜加工生产线上,一个细节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按照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出口企业的要求,工人上岗前的洗手池水龙头个数也要达标,洗手池上还挂着钟表,确保工人洗手时间满足要求。
农产品出口是提升我省农业素质、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国际市场的高门槛倒逼我省农业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加工,有利于提升我省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为确保种植环节达到出口要求,潘安公司在杞县流转了5000亩土地,与合作社联手,从种到收实行统一管理。
这样的高标准农业不是孤例。三门峡市是我省果品和食用菌出口的重要地区,从2014年3月开始,三门峡市加强出口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目前该市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已达到5家,省级示范区8家,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仍有巨大潜力
杞县大蒜出口红火的另一面,是一个尴尬的现象:全县出口大蒜中,超过半数是通过山东等地出口企业间接出口,且本地精深加工蒜制品较少,直接出口的地区仅有印度尼西亚,欧美等高端市场尚未实现直接出口。
杞县大蒜折射了我省农产品出口状况。我省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农业大省,但眼下出口产品仍以初级产品、半成品为主,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深加工产品少,在国际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香菇等少数优势产品,而产量居全国前列的花生、芝麻、棉花等出口量则很小。专家指出,出口产品种类过于集中,易引起盲目竞争,加大出口风险。此外,出口企业自身存在短板,如国际营销能力不强,深加工能力不强,冷藏、保鲜等设施条件不足等。
改变正在发生。去年,我省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促进食品农产品出口的意见》,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积极开展出口食品农产品“一县一品”创建工作。作为中国粮仓、国人厨房的河南,农产品正在走上更多国家的餐桌。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