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欧债危机影响,中国出口企业的困难日益增多,外需不足、订单下降、接单难、收汇难、用工成本高涨等是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特别是欧洲买方的付款能力及意愿明显下降,导致中国企业出口的风险加剧。今年以来,欧洲买方致损案件已占全球报损案件数量的四成。
最近,大连一家水产品出口企业在三个月内,连续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辽宁分公司(以下简称“辽宁信保”)通报了三宗意大利买方拖欠及拒收案件,涉及金额达84万美元。时间之短、出口商和国别之集中,在近年来很少见。
接到报案后,辽宁信保已迅速介入调查,而意大利的三个买方要么没有任何回复,要么是变更了注册地址……恰巧大连这家企业又进行了信保贸易融资,眼看还款时间迫近,企业面临巨大的还款压力,处境艰难。为此辽宁信保敦促海外渠道积极进行调查,并果断对案件做出赔付决定,按保单约定向企业支付了赔款。这家水产企业的负责人心有余悸地表示:“这次多亏买了出口信用保险,才让企业避免损失,不然我们企业可能得破产了。”
而这家水产品出口企业只是众多受损企业之一。据统计数据显示,欧债危机以来,仅大连企业出口欧洲报损案件101宗,金额4210万美元;今年以来,出口欧洲报损案件23宗,金额约343万美元。
辽宁一家电池企业与柯达公司有长期业务合作。在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信保连续对柯达公司的经营状况发出预警信息,从专业角度建议企业高度重视与柯达公司的信用交易风险,做好风险预案。这家电池企业也关注到了这些风险提示,及时调整业务合作模式,逐步缩短账期,减少信用交易。今年初,柯达正式进入破产保护程序,而此时,这家电池企业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应对准备,有效控制了风险,避免了损失发生。
以上案例,对出口企业、特别是对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中小出口企业来说,极具警示作用。目前,欧洲危机远未结束,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发生风险后再去寻求解决办法,不如在风险发生之前就能准确判断风险,规避风险。
欧洲占我国出口份额的20%,美国占18%左右。随着出口订单的减少、工业产出的减少,许多企业的利润增速已经开始出现负增长,而日益增多的欧美买家拒付或付款能力下降案件,将直接导致中国企业亏损,甚至倒闭。
有关专家指出,应对欧债危机,要从3个方面规避出口风险:一是企业要熟练运用国家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工具,认真调查国外买方的资信情况,有选择的出口;同时将全部出口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从而规避收汇风险;二是商会要对出口企业就涉外合同风险防范进行专题辅导,从而让出口企业能够在合同订立时就及时规避风险,将损失概率降到最低。同时要建立一个国外买家的档案,将一些有不良信誉的买家标注出来,以防有更多的出口企业遭受损失;三是政府要采取一些措施保护这些商家的利益,并且在商家遭受收汇风险时利用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维护这些外贸商家的利益。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