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验货技术
木材染色工艺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2008-02-08   发表:

2 木材染色技术研究的进展

虽然我国木材染色技术的历史悠久,但直到20 世纪8。年代末期才开始对木材染色理论和木材染色技术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2.1 术材染色理论

1998 年,林金国等[7]采用酸性橙、直接兰、碱性绿等3种染料,以2种染液浓度,对福建产杉木、马尾松、米储、木荷及毛竹等5种重要木竹材的切片进行染色试验和显微观察,阐明了3种染料对木竹材各种细胞的染色性,揭示了木竹材的染色机理,为木材染色工艺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邓邵平[8]等通过试验,分析了染液浓度、染色时间、温度和试件尺寸对福建产2种常见树种木材单板染色工艺的影响规律,为人造装饰单板制造工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胡淑宜等-11采用不同染料,对福建常见5种树种木材的木粉、抽提木粉、纤维素、木素木粉进行染色,分析木材主要化学成分的染色及其对木材纹理的影响。鲍甫成等:-10]探讨了木材构造和木材染色效果之间的相关性变化规律,采用比较多元回归分析标准回归系数的方法,确定影响杉木染色效果的主要解剖因子为木射线比量、管胞比量、晚材管胞弦壁厚和晚材管胞壁腔比等。段新芳等采用酸性染料桔黄,研究了毛白杨主要组分与酸性染料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不能上染,木质素染色性能良好,并且3者均未与染料反应生成新的官能团。李宁等探讨了木材染色处理工艺参数对颜色坚牢度的影响。于志明等选取毛白杨、泡桐、马尾松和红松等树种,采用真空浸注法,研究了木材染色预处理工艺和染色工艺条件对木材中染料渗透机理的影响。

2.2 染色技术应用

黄宗骥 等 1997年开始以速生杨木单板为基材,经千燥、漂白、染色等工艺处理后,生产仿花梨木单板。于志明等以纺织工业用酸性染料对毛白杨和泡桐等阔叶树材单板进行染色,发现可以将几种染料混合配制复合染料木材染色前的处理方法影响其染色效果,染色单板的变形程度亦有较大差异染料浓度、染色时间和温度等对染色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不同树种的单板宜采用不同的工艺。陈玉和等.

介绍了术材水溶性染料染色液的组成,详细阐述了木材深度染色和表层着色的工艺参数,讨论了影响木材染色效果的主要因素,并就我国木材染色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随后,对泡桐单板的材色变化规律、单板染色及影响因子、仿红木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陈桂华等对美洲黑杨单板的染色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染液温度、浓度、pH值、染色时间对染透率和表面效果的影响,及助剂对染色单板耐水性、耐光性的影响,提出了较佳的杨木单板染色工艺参数。顾丽莉等采用酸性染料对低质木单板耐水性、耐光性的影响,提出了较佳的杨木单板染色工艺参数。顾丽莉等采用酸性染料对低质木单板进行染色对比试验,提出酸性染料对川滇恺木、滇杨、西南桦木等低质阔叶树材有较好的易染性,并对影响染色工艺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2.3 染色助剂开发

段新芳 等 发现,不同树种木材用壳聚糖处理与未处理材相比,处理材染色均一,颇色浓深饱满,木材纹理清晰当采用酸性红G染色,处理材明度减小,色饱和度增加,色差和色相差变化均很大。同一树种的牡理材用不同染料染色的效果不同,亮色系染料染色效果较暗色系染料好。林细坟等[20〕描述了稀土助染效果,并且根据稀土与染料、纤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助染机理,指出稀土离子在纤维表面的吸附、渗透,可增加某些染料和稀土的络合,有利于染色。

3 木材染色技术研究的趋势

纵观国内外研究成果,虽然在染色工艺和染料选择及配制等方面取得了成果,但木材染色研究仍面临着新的挑战。

1) 在 实 践中发现,无论是实木、单板染色,还是木片、木桨、纤维的染色,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木材渗透性的制约,造成染色深度、色度不均。因此在深入研究木材渗透性的同时,应重视木材染色用表面活性剂、染色活化剂和渗透剂等助剂的开发。

2) 环 保材 料消费日益成为时尚,针对目前木质人造板材存在较高的游离甲醛释放问题,应加大实木染色仿制名贵木材的攻关力度,同时,开发使用环保性能良好的染料。

3) 随 着 人工林木材的广泛应用,其材色不一,特别是节子、内含物或各种污染物所引起的局部色差,已受到加工业的广泛关注,木材的局部染色技术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如利用计算机进行配色、拼花和控制管理,将有助于实现木材局部染色。

4) 对 于 泡桐、按木、杨木、愉木、刺揪等低质木材单板,在通过漂白与染色制造袖木、红木、黑胡桃等名贵木材科技木的过程中,也可将具有药物、香料等多种功能的天然染料混合注入其中,使染色木材具有特殊的药物保健功能或提神作用,不仅可以提升家具的品味,而且还可以深入挖掘我国丰富的天然染料资源,弘扬夭然染料染色这一民族传统技术,使之在21世纪发扬光大。

0条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