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南方集中供暖,不该再是笑谈!
2013-01-06   发表:

时间短,设备建成后使用率低,将造成设备浪费,增加年运行费用。而且对于南方居民而言,已经习惯冬季的湿冷气候,如果突然增加集中供暖,可能导致居民身体的不适应。”(1月4日现代快报)

  看到沈总工程师的说辞之后,笔者不禁想到网络上流传的一个段子:“长沙人说今天3度好冷啊,山东人笑了,说我们这里零下3度。北京人也笑了,说我们这里零下13度。黑龙江人也笑了,说我们这里零下23度。于是长沙人冷笑一声,我说的是室内温度,室内!”很多人都认为在中国最幸福的事情有两件,一件是冬天北方供暖,一件是江浙沪地区包邮。的确,这些都是网络上的笑谈,可是恰恰就是这些笑谈,更值得那些所谓“已经习惯了冬季湿冷气候”的专家们深思。

  自从2008年的冰冻灾害之后,今年的南方又遭遇了少见的寒冷天气。不得不说,长期以来,对于南方集中供暖的话题一直是具有争议的,我国区域南北线上的地区供暖格局也一直存在着尴尬。冬季室外稳定低至零下数十度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等北方地区,能够通过集中供暖将室内的温度提升至20度以上;而最低温度都高于零度的广西、广东等南方地区,能够在合理添置衣物的情况下实现保暖,而处于“南北分界线”、“冷暖结合带”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居民们不得不经历着看似温和却冻死人的“零下”的寒冷,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突出的安慰、湖北等省份。

  如今,南方供暖一事已经被再次提起,更有相关官员表示,南方不集中供暖的确冻不死人,但是也留不住人。这或许看上去像玩笑话,但是也不乏是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到底有多少人才是因为受不了南方湿冷的天气而选择北上的,到底有多少爱侣是因为地域温度上的差异最终劳燕分飞的?试想,谁会愿意待在一个寒冷到没有幸福感的城市呢?或许这样的段子看上去很娱乐,但是与民生相关就值得严肃的对待。笔者对于专家“习惯一说”不敢苟同。按照沈总工程师的说法和逻辑,中国人的身体的成长和发展是以一种“习惯”来命名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习惯注水肉、习惯苏丹红、习惯三聚氰胺、甚至去习惯塑化剂、瘦肉精等等之后,再去习惯空气污染、果蔬重金属,然后等民众们一概“习惯”了之后,突然这些东西没有了,国人的身体是不是还不能够适应?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水平确实还没有发展起来,也是为了迎合南北气候的差异,所以才将秦岭淮河一线定为南北的分界线,此分界线以北地区实施集中供暖。可是现今南北气候的差异之大,经济发展之迅速,在某种程度上,南方城市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温度上的提升,更是一项“暖心”的工程。南方集中供暖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应有之举,是倡导“以人为本”的有为政府应当努力的方向。当然,由于南方地区地形比北方复杂,城镇居民也较为分散,供暖设备建造成本高,使用率没有北方高等等现实,一下子全面实施可能存在很大的困难。但是,从构建“两型”社会的高度看,小范围供暖肯定不如大区域集中供暖,分家分户各自为政靠空调、取暖器或其他传统手段冬日取暖则更不科学,因此,我们应该在顺应民意的前提下,结合实际,试点推进,逐步让南方人在寒冬里也像北方人一样拥有一个温暖如春的家。

0条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