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逾越形式的爬树课哪里不妥?
2012-11-26   发表:

学习如何安全爬上任何树,并在上面自由移动,甚至“在树木之间灵活穿梭”。昨日,记者从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确认得知,厦门大学要开设爬树课一事不是传言,是事实。事情起因是厦大校长希望借鉴美国部分大学开设爬树课的经验,教会学生一些特殊逃生技能。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还透露,该项课程拟于今年新学期推出。“当然,不是赤手空拳去爬树,会适当借助一些器材以保障学生安全。”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林建华教授表示,爬树的形式可能会有点类似于攀岩运动。(7月24日大众网)

  想必会有不少人在看到厦大开设“爬树课”之后,觉得这是一件很逗的事情吧。但是如果看看北京暴雨中市民求生技能之孱弱,你也许就会觉得晚来的这一课就显得有些悲壮而严肃。一方面,现代风险社会集聚了越来越大的危险系数,暴雨、地陷、地震、雪灾等等,临危不惧的勇气有时不如应急避险的能力来的更为靠谱;另一方面,中国的基础教育或高等教育很少关注生存技能,夏天溺亡的儿童,火灾中施救不当的成人,要么是靠行政禁令警醒,要么是以道德救赎遮蔽,缺课的内容有时需要以生命为代价补上。

  尽管国人一直在强调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是五十体育和体质以及技能实践等,唯文化课独大的思想,始终都是国内教育的痛病。当前,公众对大学教育有诸多诟病,诟病最多的是学非所用,学到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生存距离较远,这是我国传统的大学课程教育弊病导致,也是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因此必须改革,必须创新,如何改革,如何创新呢?厦门大学设立爬树课是一个很好的改革探索,值得我们反思。而且笔者觉得这堂“爬树课”有点姗姗来迟了,毕竟这样创新的课程,是在北大研究生丁志健北京暴雨夜溺亡车中之后才被推崇的。或许谁人都无法想象,堂堂北大研究生毕业,怎么会在越野车积水淹没的时候,甚至用头去撞击车窗直至全身无力,到最后依然不知道怎么打开车窗逃生而溺亡呢?

  但是,请仔细想想,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在那样生死攸关的时候,在这样一个逃生常识不怎么普及,被以讹传讹的时代,成人的逃生意识难道不是浅薄而尴尬的吗?在北京暴雨夜之后,网络上安全锤的销售量猛增六倍之多,这些空洞无力的数据难道不是在讽刺现今人们的恐惧,伪逃生知识与技能的流传,不是在奚落人们常识的匮乏,反衬正规逃生知识与技能教育的缺失吗?试想,在此之前到底有多少私家车能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放置一把安全锤,到底有多少公交车辆上能够准确的告知人们安全锤的使用方法?幼儿园就开始接受各种教育的人们,不论是研究生还是博士生,思维是越练越发达了,但是那些最基本的东西呢,早就被抛到了脑后,防灾意识薄弱,救人与自救的能力脆弱,一旦遇到什么险情都会是一脸的惊恐和双手的无策。

  自然的不可预测已经给我们狠狠的上了一课,笔者认为这样的课程不仅可以有,而且应该大为推广。现下正是国人们忧心忡忡的时候,且不说爬树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人体内的潜在能量、建立自信、释放压力,也是能够接近大自然、了解生命独特的过程,不仅能够教授于学生们逃生的技能,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情操和修养,有着这么诸多的好处,何乐而不为呢?不论是生存的技能还是教育的实施上,我们一直大喊“从娃娃抓起”的口号,但是遗憾的是口号远远脱离了生活的实际。就像游泳课一样,幼儿园没有,小学没有,中学也没有,但到了大学,却被列为了必修课,但短短的三五次课中,又有多少“旱鸭子”真正学会了游泳。我们的问题,正在于把目的标示得太单一,使得教育太功利,不仅本身成了正儿八经的“形式主义”,也伤害了孩子的兴趣。

  适者生存,或者这句话不应该用在这里,但是,笔者认为,活着就是一切美好未来的开始,能够教会人怎么样在危难和险情中逃生,能够教会人怎么样安全的活着,这就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回归点,就是教育最辉煌的一面。

0条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