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会呼吸的痛”。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连续两晚南京的空气质量都位列全国倒数第一。江苏13城市PM2.5全部超标,南京出现严重的“黄泥天”,安徽焚烧秸秆引发多车追尾事故70人死伤,成都变“雾都”飞机起降受到影响。虽然不少地区下发了禁止焚烧秸秆的通知,但收效并不好。(6月11日《扬子晚报》)
目前的情况显示,造成这次污染的罪魁祸首自然是秸秆焚烧了,每年的这个时节,总会有几天的空气中弥漫着焚烧的味道,虽然多年来一直都在实施相关的政策,但是始终没有什么大的效用。昏黄的天,能见度很低,伴着刺鼻的气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焚烧着,没有人否认焚烧秸秆的危害,也没有政府不重视焚烧秸秆的危害,但焚烧秸秆还是一年又一年。我们该责怪农民的不负责任?还是相关部门的监管和治理本身就存在问题?
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想想都让人胆战心惊。据环保志愿者和环保专家估算。南京绿石环保组织曾经对点燃的香烟进行测算,香烟在点燃到熄灭后的5分钟内产生的PM2.5浓度为400微克/立方米,环保专家进行估算发现,如果一个人24小时呆在户外的话,那么6月10日一天,其呼吸的空气相当于抽了15包香烟。这样的天气无疑可以算是严重污染的水平了,许多的市民们都在抱怨,甚至有网友调侃道“一觉起来,穿越到黄土高坡了”。
秸秆焚烧导致严重的污染,为何年年禁止,年年焚烧戏码照旧上演?当然不是说没有禁止焚烧的规定,而是规定在实施上落空了。一直以来秸秆焚烧都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可是为什么已经形成了共识,却依旧难以推进实施到位?笔者觉得恐怕不是什么农民不听劝,农民的环保意识弱之类的吧,像秸秆焚烧并不是一些地方的特例,部门地区的焚烧是相对很严重的,空气的污染也是不可恭维的,但是始终不曾见过哪些地方会因为这些被问责,也没有见过哪些地方的官员因此而受到处分,显然,这就是责任制不到位、没有落到实处的后果,只有这样才会导致焚烧的行为屡禁不止。
想治理秸秆焚烧的现象关键不是在“堵”而是在“疏”,近年来提出的一些利用秸秆的新技术,如秸秆还田、秸秆制沼气、秸秆发电、秸秆块化做燃料等,并不太受农民欢迎,因为这些办法大多效率较低、经济效益差、投入产出不合算。如,机械化秸秆还田是最直接的办法,但秸秆大量直接还田不现实,也没有必要。所以,几年过去了,焚烧秸秆的现象也是没有什么大的好转,这是为什么?笔者认为,很大的可能就是这种办法在讲究实际见效快的农民这里看来,是没有什么可行性的,那么就没有进行下去的必要了,再就是政府部门只是一味的讲求前期的宣传,没有任何的后续报道,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前期的工作半途而废,后期的工作无需进行。其实不管原因何在,政府都是难逃其责的。
不论是人力、物力、财力上面,政府只要多承担一点点,解决秸秆焚烧的污染问题并不是很困难,将这些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再次利用起来,积极鼓励科研机构有针对性的优化秸秆利用技术,更加科学有效的对农民进行引导,不要在问题一出现的时候,就一股脑的将矛头指向农民,他们是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但是让他们承担这份责任的人不就是“不作为、不参与”的政府吗,想有所作为,就理应让百姓们尽早的走出这“黄霾”天。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