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多处桥底浇筑水泥锥以驱赶流浪汉一举曾引发热议。昨日,微博上多名深圳网友纷纷贴出图片,称南山区有两处天桥、立交桥下有类似的水泥锥设施。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南山两处水泥锥与广州发现的水泥锥无论在形状、大小、位置等方面都存在不同。同时,记者向市内多个部门了解水泥锥的管养权属,截至发稿时,仍无单位“认领”。(7月3日《南方日报》)
看到这则新闻,不仅让笔者感叹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之说啊,更是不得不说这招真的是够“创意”、够狠毒的。天桥之下本是既能遮风避雨之地,又是娱乐休闲之场所,到了晚间时分会成为流浪汉们的居神场所也是不足为怪的。可是,现在这里的空间被这般的利用起来,看见那些一排排的“立锥”,不免就让笔者想到了古时十大酷刑之一的滚钉板,那些直挺挺的矛尖看得人不寒而栗,想来这些矛尖不仅仅是在阻止流浪汉们来此栖息,更是在心理上给予了极大的威慑力,这或许是一个有效减少流浪汉来此的方式,也或许真的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维护城市的形象,但是这些令人发指的行径难道不是有碍观瞻,难道不是令人心寒吗?
不过,对于在一直没有人“认领”的情形下,深圳市政倒是很勇敢的承认了这一举措的真实性,并说这一“创意”十年前就开始实施了,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付聚集露宿的流浪汉们。古人有云“立锥之地”,现今可谓真的是满地皆是锥,却偏偏有无了立锥之地了。面对天桥下满布的水泥锥,试想不论是过路的行人还是流浪的汉子,都是会知难而退心中不忿的吧,这天桥下也就迎来了少有的肃静。对此,笔者不得不佩服市政敢于认错的勇气,更不得不“欣赏”他们绞尽脑汁想出来这般阴险、毫无人性可言的“创举”。
结合事实的说,清理天桥下流浪人员的效果可谓是“立锥见效”的,自从水泥锥阵列排开之后,城市形象可谓是“大幅上升”,不知道有没有到达市政们心中达到的效果,是不是已经从“屌丝”变成了“高富帅”了?这答案恐怕还真的是否定的吧。这样一道另类的景观,不仅仅让流浪汉们退避三舍,也让众多市民和公众觉得“碍眼”,甚至是刺眼。就像一些围墙上面的电网和玻璃渣,美其名曰是给人安全感,是为了保护民众的安全,可是往往受伤的不就是民众本身,往往感到心中恐惧、不安的还是民众自身啊,这不是如出一辙的蝴蝶效应吗?
很多城市都把“包容”标榜成为自己的城市精神,但不少城市在面对外来人口、弱势群体时,却表现得不那么包容。有为了举办赛事驱赶“高危人员”的;有以安全为名,大规模清理地下室出租屋的;有以影响市容为由,禁止乞讨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这些举措,在城市管理者眼里,是保护市容,维护治安的正当之举,也得到一部分市民的支持,但在更多人看来,这是赤裸裸的排外,是在欺负弱势群体,是城市缺乏包容的表现。其实在笔者看来,不论是外来人员、乞讨者还是流浪人员,他们都是民众,都与普通的市民一样,值得我们尊重,值得我们关注,或许他们确实会给城市市容、治安、交通安全等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但是他们与我们一样是享有生存、居住、自由的权利的,对于他们,某些城市管理者总是试图赶走了之,驱散了事,这种驱赶的办法往往又是徒劳无功的,难道这不是有违政府的为民职责,侵犯弱势者的权利吗?
立锥这一“酷刑”不仅仅是刺痛了流浪人员的心、民众的心,更是刺破了多年来需要真心维护的城市包容之心。偌大个城市,谁也不会有家不回愿意露宿桥下,谁也不愿意被人想赶“瘟疫”一样到处驱逐,一座城市若真的连包容之心都没有的话,那么谈何给以民众温暖,给以民众希望,更谈何吸引人才、促进发展,只会让人望而却步,只会让这座城市毫无“立锥之地”。广东,一直都是敢为天下先的,一直都是在引领各大城市的标杆,这次难道就不敢为了现代化城市的管理,给流浪人员深深的鞠躬道歉吗?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