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自6世纪以来,一直是国外最畅销的产品,其原因除了当时海外交通发达,瓷器价廉物美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富有东方民族色彩的瓷器,作为盛食器不仅可以代替简陋的木器、陶器和昂贵的金属器,同时作为珍贵的艺术品,陈设在宫殿、花园里也可以显示高贵富有的身份。当时在世界各国上层社会里,无不以珍藏中国瓷器为荣。有一个传说这样描写中国瓷器受欢迎的程度。明代正统年间(1436-1449年),朝廷举办盛大国宴招待各国宾客,不曾想宴会之后,许多精美的青花瓷器不翼而飞。原来这些隽秀雅致的青花瓷器,令外国使臣眼界大开、爱不释手,忍不住揣进怀里,顺手牵羊带回国去了。
西亚地区对中国瓷器顶礼膜拜
中国瓷器的大量输出,在沟通中外文化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不仅传播了我国的陶瓷装饰艺术,而且对外国的民俗习惯也有所影响。例如在信奉伊斯兰教的中西亚地区,人们将青花瓷奉若神器,他们相信青花瓷有预防食物中毒的功能,若食物中放有毒药青花瓷就会改变颜色。在西亚伊斯兰教国王的宫殿内,成千上万件青花瓷器堆放在地上,或悬挂在墙上,或摆存在橱柜里。在东南亚和非洲一些国家,甚至用青花瓷装饰城门、墓壁以及墓柱。在东南亚地区青花瓷也是人们用来作为随葬的主要物品,在墓葬中常常成套出土。可见国外人们对青花瓷的崇拜程度。
欧洲宫廷对中国瓷器狂热崇拜
18世纪欧洲掀起一股“中国热”,中国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器,普遍受到欧洲各国人们的喜爱。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喜爱,不亚于奇珍异宝,当时欧洲各国王室都以收藏中国瓷器为荣。例如波兰国王约翰三世在维拉努哈宫侧殿,专门陈设中国青花瓷器。在西班牙皇宫内,收藏的中国瓷器约有3000多件。据统计仅在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西班牙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商船就有13艘之多。英国从18世纪初开始即与中国进行频繁的瓷器贸易,1735年仅“格拉富图”号和“哈雷孙”号这两艘货船,就运载了24万件瓷器到英国。大量收藏中国瓷器,成为英国上层贵族社会流行的一种风气。当时英国的玛丽皇后习惯在宫殿内的橱柜以及家具的最高处摆放中国瓷器,其数量之多达到惊人程度。德国对中国瓷器也表现出极大兴趣,到18世纪时宫殿内已摆满了中国瓷器,并用中国瓷器改装成各种装饰品。在奥地利、意大利等国也流行使用中国瓷器,至今在这些国家的博物馆内还收藏有大批当时在中国订购的瓷器。
在欧洲国家内,以法国人对中国瓷器的喜爱表现得最狂热。例如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与其夫人曼德侬,由于对中国瓷器的喜爱,特命人将他们夫妇的画像送往中国景德镇,烧制在五彩瓷盘上,这件瓷盘至今保留在葡萄牙。路易十四的宠姬旁帕多夫人,对中国瓷器也非常痴迷,路易十四特意在凡尔赛宫修建了一座瓷宫,不惜重金大量收购在中国景德镇订烧的青花、五彩瓷器。由于旁帕多夫人对瓷器纹样有一种特殊爱好,后人因此将她喜欢的瓷器纹样称为“旁帕多装饰”。这种“旁帕多装饰”以其华丽丰满、博大清新的风格,对法国文化产生了多方面影响,诸如建筑、家具以及工艺品的制作等等。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对中国瓷器依旧迷恋,他曾在宫廷内大力提倡使用中国瓷器,并下令将宫廷所用的金银器全部熔化另作它用。
身价百倍的“近卫花瓶”
在世界外交史上,还有一桩非常奇特的传闻。欧洲15世纪萨克森国王奥古斯特二世由于非常喜爱中国的青花瓷器,曾以4队身强力壮的近卫军土,向邻国君主换到12个中国青花大瓶,这就是世界史上有名的“近卫花瓶”,至今仍陈列在德国德累斯顿博物馆。从这件世界外交史上的奇闻,也可以看出中国瓷器在欧洲的价值。又盛传埃及河尤布王朝的创建者萨拉丁,曾用龙泉青瓷作为高级礼品,一次送给大马土革苏丹诺尔丁40件。
来源:淘陶中国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