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特别报道
明清瓷器的两朵奇葩
2007-04-08   发表:

明清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极盛时期,尤其彩瓷得到巨大发展,器物造型丰富,纹饰繁多精美。在明清瓷器百花园中,有两朵奇葩令人叹为观止,至今仍是收藏界热捧的焦点,升值空间巨大。那就是青花和珐琅彩。

艺术之美

“明清瓷器在古玩收藏中别具特色,即使没有收藏价值,也有艺术价值。”7月29日,在海口一位收藏爱好者许先生家中,记者领略了明清瓷器的艺术之美。

一件是明永乐年间的青花折枝花卉瓜果纹梅瓶。此瓶小口、短颈、丰肩、圆腹至足部微外敞。瓶身青花绘折枝花卉、瓜果纹,花色浓翠、色如兰宝;瓶内绘釉里红瓜果纹。

而一件清乾隆年间的瓷胎画珐琅山水人物瓶,高仅10公分,小巧精致,可握于手中把玩。奇特的是画法,为中西合璧,通身以珐琅彩釉为地,颈足部绘莲枝花卉、海水、回纹饰,腹部则对称绘以四幅图画:山水图和婴妇图。画工细致到婴妇图的发须、睫毛,甚至光线透过窗户打到人物脸部变幻的柔和色泽,都栩栩如生、恰到好处。

青花贵在钴料

青花瓷又称青花,是以钴为色料,直接在胎上绘画再施透明釉,经1300摄氏度高温一次烧成的蓝白两色相间瓷器,被国外称为中国的“国瓷”。最贵重的青花瓷,出自两个朝代:元至正和明永乐,又称至正型青花瓷和永宣型青花瓷。

许先生说,第一对至正型青花瓷瓶是1950年在英国博物馆里发现的,从此人们才知道元代也有青花。元青花的珍贵,与进口料苏麻离青有关。苏麻离青原产于波斯卡山夸姆萨村,古文献记载为明代郑和下西洋时带回中国,往往用于青花的点睛之笔。景德镇后来结合高岭土研制出的青花料,更胜一筹。

到了明代,青花瓷改变了元代形大、体重、胎厚的风格,变得薄厚适度,器型俊美,画面疏朗、简洁、明快。

青花瓷器历来是藏家的宠儿。据了解,目前,我国国内现存各地传世、出土的元代青花瓷有100多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元青花瓷仅有200多件,可见元青花的稀缺。

在许先生眼中,青花的独特之处在于三大方面。首先是画工。青花的画工非常繁褥,但繁而不俗。通过放大镜,还可以见到苏麻离青的晕散效果。其次,由于钴料的作用,青花颜色浓郁、青翠。再者,由于青花通常先在瓷胎上作画,罩上一层油后再烧制,能永不褪色。

珐琅彩的中国特色

珐琅彩起源于埃及,16世纪开始进入欧洲。当时,珐琅彩是画在铜器上的,在明朝景泰年间始传入中国。珐琅彩在中国的流传,与康熙皇帝分不开。康熙26年,宫廷里请来一批法国画师,专研如何将铜胎画珐琅釉彩应用在瓷器上,供皇家专用。至康熙56年,法国发明一种铜胎画珐琅,用于鼻烟壶、首饰盒上,当时供不应求,开创了中国瓷胎画珐琅的先河。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其花纹凸起有立体感,画面瑰丽。到雍正时期,把珐琅彩中花、鸟、竹、石与诗、书法融为一体,富丽中见古雅之风。这时期,粉彩瓷器的画面也开始有了明暗、浓淡、深浅的变化与过渡。

2005年10月23日,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在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以1亿1548万港元的天价成交,创造了清代瓷器拍卖新的世界记录。

在众多古玩中,珐琅彩瓷器为何如此贵重?

许先生说,珐琅彩反映的是艺术和历史价值。当时,珐琅彩为皇家专门订制,每一件珐琅彩瓷器都有记载,受皇室亲自监控及严谨审查,绘画绝少重复。

收藏须谨慎

明、清时期的瓷器,因距今较近,传世品较多,加之当时仿制摹古之风盛行。藏家提醒,对明、清时期的瓷器鉴定,除了需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历史知识有综合性的了解外,还要掌握各朝代瓷器的典型风貌和基本特征作规律性的认识和研究,形成了一定概念后,才能对瓷器进行科学鉴定。

近年来,青花瓷器的收藏随着大势走热,行情越来越好,即使是民间器物,一件品相完好的清代青花瓷器真品目前至少也要几万甚至十几万元。而珐琅彩,由于数量控制严禁格,身价自是不话下。记者了解到,在海南,涉及青花、珐琅彩的收藏其实并不多。

许先生提醒,青花瓷和珐琅彩真品很少,涉足此领域须异常谨慎。要有一定的历史积累,对历朝历代的兴衰变化,得有一定了解,因为瓷器的兴衰也是随着朝代而变化的。其次,还要看个人的财力和实践经验。特别是对档次较高、价值贵重的瓷器,最好要有专业人士“掌眼”,切不可凭着感觉或者抱着投机捡漏的心理,盲目购买。

至于下一步,青花和珐琅彩的升值空间如何?许先生认为,在各种拍卖会上,青花和珐琅彩目前的价位已经非常高,下一步仍会有一定升值空间。但要象以前拍出连翻几倍的“天价”,已不太可能。

0条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验证码: